洛南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(以下简称“洛南农信”)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、监管部门及省联社有关绿色金融决策部署,积极响应银行业协会支持绿色产业发展号召,紧扣洛南“八山半水一分田”的生态资源禀赋和“生态立县、产业兴县”发展战略,立足秦岭东段南麓天然生态屏障优势,聚焦特色农业、清洁能源、循环经济等绿色领域加大信贷投放,以金融“活水”激活生态价值转化,助力乡村振兴与县域经济绿色转型。截至2025年6月底,洛南农信绿色信贷总量较年初净增1.07亿元,余额达11.86亿元,增速9.96%,重点覆盖核桃、豆腐、食用菌、中药材、清洁能源等契合本地资源特色的绿色产业。
精准营销 激活生态产业潜力
洛南农信成立“绿色信贷工作专班”,将服务本土生态资源开发作为核心任务,结合洛南“山地多、林地广、核桃种植历史悠久”的资源特点,制定绿色金融发展的指导意见,单列信贷计划,配套“生态效益与经营效益双挂钩”的绩效考核机制,推动基层信用社深入田间地头摸排项目。通过建立“绿色产业项目库”,对核桃种植、食用菌栽培、林下中药材种植等项目实行“一户一档”动态管理,结合秦岭北麓土壤肥沃、昼夜温差大等独特条件定制金融服务方案。同时,深度对接商洛市及洛南县“三个一批”绿色项目,重点扶持带动农户增收的生态型中小微企业。如:针对洛南“中国核桃之乡”的产业优势,为西北核桃物流园入驻核桃购销、加工企业累计发放7800万元贷款,支持其打造“西北核桃物流中心+深加工产业园”项目。该项目依托洛南海拔800~1200米的山地资源,采用“购销+加工”模式保护生态,带动洛南及周边县区广大农户参与种植、管护,实现了“生态保护+产业增收”双提升。
名单管理 推动绿色转型落地
紧跟中央金融工作会议“绿色金融发展”要求,洛南农信立足洛南生态功能区定位,严格划定信贷支持红线:对采矿、冶炼等传统行业中环保不达标企业实施信贷限额管理,对涉及秦岭生态保护区的违规开发项目坚决不予授信。同时,将林下经济、生态旅游、农业循环经济等列为重点支持领域,对照县委“绿色转型企业名单”开通信贷审批“绿色通道”。如:针对洛南县食用菌产业菌渣处理难、污染环境大的资源特点,为洛南县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发放1500万元贷款,支持其建设“菌渣-有机肥-农作物”循环利用生产线,项目达产后每年可消纳全县80%的菌渣,减少化肥使用量1200吨,助力形成“种养循环”生态农业模式;针对洛南某老牌矿业企业转型需求,投放5000万元贷款支持其引进低排放选矿设备,推动企业从“资源开采”转向“精深加工”,年减少粉尘排放1200吨,实现了“黑色产业”向“绿色制造”的转型。
审慎经营 守牢生态金融底线
洛南农信将“生态风险防控”融入信贷全流程,建立“环保优先”的风控体系。存量贷款方面,对辖内“两高”企业建立环保监测台账,每月跟踪节能减排数据,制定分年度压降计划;新增贷款严格执行“贷前查环保资质、贷中核生态合规、贷后盯减排效果”机制,对涉及秦岭生态保护区的项目额外要求提供生态影响评估报告。如:为洛南县某实业有限公司发放3000余万元贷款时,重点核查项目与秦岭生态保护规划的符合性,确保尾矿渣利用避开生态敏感区,项目建成后可年处理尾矿渣20000余吨。同时,结合洛南“一主两优”产业特色创新金融产品,推出“豆腐贷”“核桃贷”“烤烟贷”“中药材贷”“食用菌贷”等专属产品,通过“政府风险补偿+农业保险+信贷”模式降低风险——仅在古城镇就为120户中药材种植、加工、购销户发放“中药材贷”6860万元,既保障了农户收益,又推动中药材种植规模扩大至万亩,让绿色金融真正扎根本土、服务民生。
洛南县信用联社 罗文涛 王朝朝

